台湾美学大师蒋勋说:“我最喜欢的老师就是佛陀。佛陀一生没有著作,一生都在讲课。最后一课,他什么都没有讲,只拿了一朵花给大家看,说自己这一生所讲的课都在这一朵花里了,如果你懂得这一朵花,你就懂得了我讲的课。”
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起源于佛前供花。佛经上记载了许多天王持花、天女散花来供养佛陀的事迹。
以花供佛,有着许多美丽的故事。如《贤愚经》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:舍卫国中有一位豪富长者,家中一位男婴出生时,百花像雨一样缤纷散落,于是男婴就被命名为“华天”。有人问佛陀这是为什么?佛陀慈悲地告诉他们,在过去毗婆尸佛出世时,华天曾到野泽采集许多花草,用花草诚心供养毗婆尸佛,所以华天在这一世出生时,才会“天雨众花”。
中国古代祭祀多以三牲、酒及其他食物为主,极少使用鲜花供奉。佛教的传入,将“花供”的习俗带入了中华。早在南北朝时期,宫廷中便已流行以花供佛。《南史》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,南齐武帝的第7个孩子——萧子懋自幼孝顺。子懋7岁时,母亲重病,家中就请来僧人设斋祈福七日。斋会期间,有人献来莲花供养佛陀。众所周知,莲花采摘后极难保存,往往当日便会枯萎。萧子懋便痛哭流涕,诚心拜佛,发愿说:如果母亲身体能痊愈,愿诸佛令鲜花在斋会结束时也不要枯萎啊。七日之后,祈福法会结束,佛前所供莲花果然没有枯萎,反而更加鲜红,并且长出了些许根须。于是,世人皆称赞萧子懋,认为是他的孝诚感动了诸佛菩萨。从这个故事可以推测,在南北朝时期,宫廷中的人们已经使用鲜花供佛,并将“花供”作为表达虔诚信仰的一种方式,礼拜、供养诸佛在那时也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“孝道”有所结合。